欢迎来到2025深圳国际临床检验医学及IVD诊断试剂展览会>>>官网!
媒体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中心 >> 业界资讯 >> 浏览信息
业界资讯

“痛点”逐一击破,基因测序市场方兴未艾,行业红利在哪?

时间:2022-9-24 8:47:0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点击:

1、基因测序服务行业


基因测序技术的出现对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发展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该技术能够直接对人体或病原微生物进行检测、定量及突变位点分析,弥补了细胞形态学、生物化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的短板,加深了对疾病(尤其是恶性肿瘤)的分子机制理解,在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基因测序服务是生物技术行业的基础性服务,基因测序服务提供商根据客户类别的不同,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面向基础研究的基因测序服务提供商;二是面向终端用户的临床、医疗类的基因检测服务提供商,服务内容以无创产前基因检测为主,还包括药物靶向治疗检测、遗传缺陷基因检测、肿瘤基因检测、病原微生物检测、疾病风险评估等。


基因测序服务,是目前国内公司竞争最激烈的地方,国内已有数百家公司提供基因测序服务。在国内市场上,测序服务的发展也进白热化的阶段。中国市场主要被华大基因及贝瑞和康垄断,达安基因、诺和致源及安诺优达等众多企业竞争剩余少量市场份额,中游竞争激烈。


目前,基因测序服务主要由国内企业占据;基因检测所需的仪器与试剂由于技术难度较高,国产化率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但总体稳定提升,产值规模增长迅速。


基因检测行业中,测序服务市场规模增长空间最大。近年来,我国测序服务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0年我国测序服务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22.2亿元增长至86.4亿元,2021年突破100亿元,预计2022年有望达到127.7亿元。



2、寒气下的行业内外预期差


据BCCResearch统计,2020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达到了135.18亿美元,到2026年这个市场空间将提至377亿美元以上,未来5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19%。


这个速度在中国市场会更快,可以达到21.6%。特别是近年来产前筛查、辅助生殖和精准医学兴起之下,按照华大智造招股书援引数据,到2030年中国仅基因测序仪和耗材市场就能达到300亿元人民币以上。


但从临床应用看,基因检测可以覆盖一个人的生老病死、方方面面,撑起的是万亿市场的想象。以此对照,当下行业规模的增长并不算快。


事实也符合这一推断,基因检测特别是以高通量测序技术(NGS)为代表的技术,自应用以来,就伴随着此起彼伏的喧闹、质疑之声,即便是疫情下发挥出了大用途,也未能中断业内外的争议。


2018年,一篇《华大癌变》在业内引起轩然大波。在知乎平台上搜索“基因检测”,根据大数据弹出的提示及搜索结果大多如下:“靠谱吗?是智商税吗?”这是普通人面对基因检测和基因机构时的普遍疑问。


近日,肿瘤NGS头部企业泛生子拟私有化的新闻,也引起广泛关注。尽管泛生子在公告发布当天,用刷屏的公关文章将其私有化归结为中美争端下中概股的普遍宿命。但不免还是引来业内一阵叹息。


此外,贝瑞基因完成对赌之后,业绩连同股价直线下滑;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炮轰”华大CEO尹烨“伪科学”等等,这些都是行业龙头如今的常见际遇。


下游需求,决定上游供应。据行业内部人士分享,2015年以来,国内的基因测序仪主要应用于科研场所,市场需求量增速常年稳定,很难出现爆发式增长。


有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基因测序市场的下游应用,主要集中在学术研究领域,而临床研究及医院诊断应用占比微不足道,后两者分别占比18%和14%。


与此同时,基因测序仪不像呼吸机、CT、核磁那样是医院的必需设备,其使用单价高,市场也不好打开。


NGS周边行业的从业者,普遍的评价简单粗暴:吹上天了!华而不实!都是资本炒作!都是泡沫!而NGS从业者的的判断是:确有临床价值,只是目前行业有点乱。每个人、每群人对基因检测及其检测机构、行业,都有自己的认知理解,但大多数还是趋于悲观。


所以,不管是华大智造还是Illumina,产业上的所有企业,未来要做的是重述行业价值,重塑自身价值。因为资本寒冬、价值倒挂,迟早会过滤掉那些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企业。



3、人才、应用、配套设备,“痛点”逐一击破


基因测序仪属于科技含量高、比较复杂的设备,需要跨学科的人才,“既需要懂机械、电子、光学的,还需要懂物理又懂生物的。互相读懂对方的语言。”青岛华大智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刘姗姗说出了行业对高端复合型人才的渴望,“基因测序技术只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但是发展速度很快,需要有相应的跨学科人才匹配发展的速度。”


“作为基因测序产业链链主企业,我们的配套企业也逐步向青岛集聚。”刘姗姗说,“近期我们准备走访配套企业,产业链正在完善中。”除了在人才和配套方面寻求更大突破,刘姗姗期待在应用方面有进一步推广,“华大智造处于行业上游,做的是生命科技底层支撑工具,期望更多的中下游高科技设备进行应用场景的拓展与设计,以满足下游公司的需要。”刘姗姗坦言需要有一批桥梁公司式的合作伙伴。


“我们希望更多的合作伙伴跟我们一起,打通中间环节,加速高科技的应用。”刘姗姗说,这也是产业加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基因测序仪作为获取生命信息与基因资源的核心工具,是继5G之后国家科技主动权的必争之地,也是保障国家生物信息安全的重要渠道。“近两年,华大智造基因测序仪在全国市场得到迅速推广,华大智造基因测序仪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下一步,将与政府携手把青岛建成引领全球的基因测序装备生产基地。”刘姗姗说。



4、基因测序仪作为上游设备壁垒高,有望充分享有行业红利


基因测序产业链上游是基因测序仪器、耗材及试剂的供应商,负责基因测序平台与解决方 案。基因测序产业链的中游购买上游生产的仪器试剂,以实验室、研究机构、测序服务公 司形式提供测序服务并开发基因测序相关应用。基因测序产业链的下游是以政府、药企、 医院及广大人群为代表的测序相关应用或服务的终端消费者。上游商业模式是通过仪器铺 设,带动高利润率的测序耗材流水的持续销售,属于“卖水人”角色。


上游技术壁垒高,处于巨头垄断状态。在整个基因测序的产业链中,上游技术要求最 高,原因在于上游端测序平台需要掌握的核心技术包括 DNA 聚合酶、DNA 提取富集技 术、光电技术等,因其整体性和复杂性形成技术壁垒。因此基因测序产业链上游的企业 相对较少,市场份额集中。根据 Grand View Research 2020 年发布的市场报告数据显 示,2019 年全球测序行业上游 Illumina 的市场占有率约为 74.1% ,Thermo Fisher 的市 场占有率约为 13.6%,其他公司包括华大智造在内,共同占据约 12.3%的市场份额。由于 技术壁垒限制,上游市场相对竞争格局更好,头部企业能够充分享受行业发展增长的红 利。

来源:贤集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线咨询